
![]() |
![]() |
贺兰县纪委监委纵深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聚焦基层监督点多线长、人员力量分散等问题,以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实际成效,持续提升全县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
深化派驻改革,提升基层监督执纪效能。县委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成立县级派驻机构运行机制试点工作专班,县委书记定期听取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协调解决难点、堵点问题,以上率下,全面抓落实、抓调度、抓成效。县纪委监委全面扛责,挂图作战,主动争取政策支持,深入调研充分研讨,反复征求意见酝酿,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探索构建“1+4”试点工作体系,在硬件整合、软件优化,制度完善、体系构建上一体推进、协同发力,着力将派驻集中办公的资源优势、组织优势、协同优势转化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能。遵循“职能相近、业务相关”原则,科学优化8个派驻组的监督布局和范围,实现监督资源与监督对象精准匹配。深入实施派驻机构“统派直管”改革,拓展“委领导+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场(街道)纪(工)委”的协同作战模式,将4个纪检监察室、8个派驻纪检监察组、7个乡镇场(街道)纪(工)委整合划分为4个协作区,着力构建“工作力量一体调配、监督检查一体开展、审查调查一体实施”的“三位一体”工作格局。修订完善《贺兰县纪检监察片区协作工作制度(试行)》,进一步细化协作事项、协作方式,有效提升片区协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强化“室组地”联动,建立“三级响应”办案机制,因案组建“1+8+N”的机动办案单元,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人员力量高效统筹。探索创新“一台账四清单”监督模式,构建“任务——监督——销号”闭环监督机制,通过任务清单明责、监督清单促改、销号清单问效,确保监督更聚焦、方向更精准、穿透力更强。
完善制度机制,激发体制改革创新活力。建立科级后备干部日常发现和培育机制,完善人才梯度培养计划,优先提拔使用实绩突出的干部,进一步激发队伍干事创业热情。主动对标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关于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监督的若干意见》要求,挂牌成立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从严规范纪检监察干部监督管理,全面提升干部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进一步深化委领导班子成员包案督办机制,采取台账管理、动态销号、滚动包案的模式,持续加压、攻坚突破,推动案件快查快办。制定《贺兰县纪检监察机关案件质效提升管理制度(试行)》,建立涵盖案件数量、质量、效率等维度的案件质效考核机制,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问责,为全县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提供了坚实保障。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税务、银行等部门的数据协同共享机制,邀请人民银行业务骨干开展银行结算账户交易流水分析技巧专题授课,持续为纪检监察工作提供高质量数据资源供给。坚持把用好大数据、推动数字化融入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积极参加自治区大数据监督建模大赛、案件分析“技战法”大比武活动,总结提炼的大数据经验做法被区纪委选为纪检监察大数据分析技战法优秀案例。
贯通协同联动,释放改革集成效应。建立“县委+纪检监察+‘两办’督查室”协同监督工作体系,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管党治党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县纪委主要负责同志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推进不力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联合审计、财政等部门,发挥党内监督主导作用,对全县农村“三资”情况全覆盖审计,促进党内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建立健全与职能部门线索“双向移送”会商研判机制,上半年共受理问题线索42件,处理15人,向上级纪委监委、公检法等部门移交问题线索6件。强化线上线下“收”,监督检查“找”,全面排查“起”,督促部门“送”,全口径收集问题线索。深入贯彻落实《纪检监察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从组织、公安、法检等部门选拔业绩突出、经验丰富的骨干充实到纪检监察队伍,推动系统内有培养潜力的干部在系统内外交流锻炼。完善干部准入机制,择优选配法学、审计、计算机等方面专业人才,今年以来,共选调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干部5名,落实县纪委副书记异地交流任职工作,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力量”。(贺兰县纪委监委)